在我的心目中,《泰坦尼克号》一向是我心目中的最佳感情片之一,它不止让我在电影院里模糊了双眼,也让我的泪在电脑前一流再流。1912年4月,一艘号称“永不沉没”的轮船沉睡在大西洋底,至今还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可能船上未必真的有Jack和Rose,但我却如此执着的相信这个感情故事,相信有那样两个人,一见钟情,一见永别。
电影是在用插叙的形式讲故事,Rose透过摄影机看到沉入海底锈迹斑斑的泰坦尼克号时,回忆起了那艘邮轮上的明亮的灯火,精致的回廊,喧嚣的筵席,但最美的但是是某人单纯的笑容,尽管他从未说出“ILoveYou”。
我更喜欢用“浪漫”来形容这部电影,毕竟,这是个一见钟情的故事。Jack靠打牌赢来了两张船票,对于他这样一个穷小子来说,能有机会登上泰坦尼克号简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事。大船起航,Jack向岸边挥手,对于我这个明白结局的人来说,他如此幸运又如此不幸,他登上了这艘豪华的游轮,他遇见了此生的真爱,但他又在最灿烂的时候陨灭,在冰冷的大西洋里。
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给人的大多是温馨的感觉,那么当大船撞上冰山之后,你能够感受到各种情绪都即将爆发。《泰坦尼克号》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仅呈现了一段绝美的感情,也展现了灾难来临前的各种冲突。下等舱的乘客被关在闸门之外,务必在上等舱的乘客之后上船,是谁决定了他们不该被拯救?为了减缓进水速度,锅炉房的闸门落下,但是又有多少工人们被活生生淹死在水里呢?有的人没有资格上救生艇,有的人却在抱怨救生艇上位置太挤;有人千方百计的疏通船员,只为了救生艇上的一个位置,有的人拿起小提琴,拿起大提琴,谱写生命最后的悲歌。“与各位合作是我的荣幸。”——这是怎样的一种从容,应对死亡而以歌曲送别,他们纵然是贵族眼中低人一等的演奏家,纵然在这慌乱的时刻没有人认真听他们的音乐,但在电影里,那些或欢快或沉郁的曲调成为了震耳欲聋的背景音,船上的惊慌奔跑的人群都已成了远景,生命的最后,只应当这样尊严的告别。
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恐怖的,船身越来越倾斜,船尾高高翘起,巨大的螺旋桨暴露在空气中,船上灯光全灭,广阔的大西洋,无人救援。Jack攀在木板上,Rose说,“Jack,Iloveyou。”这是全片唯一的一句告白,在濒死的时刻,在期望快要破灭的瞬间。最后的最后,Rose放开Jack的手,看着他迅速消失在暗蓝色的海水里,看着大西洋吞没了她最完美的记忆。
多年以后,满脸皱纹的Rose依然还是能清晰地回忆起他,但是也只能回忆了,没有照片,没有文字,没有定情信物,只有一副画,一颗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。Rose颤颤巍巍的走上甲板,踩上栏杆,就像她多年前做过的一样,但是这艘船不像它那么大,也不像它开得那么快,并且身后也没有他,她打开手掌,剔透美丽的海洋之心,向前一抛,很快的消失在海水里,就像当年的他。她的生命,早就不会再有超越那时的惊艳与传奇,因为那个人,可能是花光了一生的运气才会和她相遇。不会再有人找到海洋之心,不会再有人记得Jack,那种情怀,那段时光,只配让大西洋拥有。
Rose的床头有许多照片,她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了,有许多孩子,去骑了马,也有许多快乐的回忆,但是,不是和他一齐。其实,故事终结在泰坦尼克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,因为再惊心动魄的感情到最后也但是平淡如水,再怎样样山盟海誓最后也但是是柴米油盐,在最悲情时结束,在最美时化作流星。
像《泰坦尼克号》这样获得一致好评的电影少之又少,我还没有见过哪个人不是哭着看完这部电影的。2012年电影3D版重新上映时,我在电影院哭得像傻子一样,或许卡梅隆讲的故事太真,真到我愿意去相信它。
在我妈妈那一代人心里,《泰坦尼克号》是当之无愧的佳片,在我这一代人的心里也同样如此。电影最动人的地方是被岁月赋予了力量,是成为一代代人记忆中生生不息的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