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都 > 周记 >

一周散记

这学期学校所有班主任开始坐班管理,一所农村小学,因为孩子天性里对自由的渴求过度,着实需要。这样可以对班级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监控,不得不提醒的是,坐班的老师千万不可带着情绪,板着脸让孩子整日里恐慌,影响他们在允许的范围里的自由,也不能有事没事就找学生促膝交谈,虽然看起来是“苦口婆心”的语重心长,最终会惹人嫌。坐班的老师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脸上不妨泛出春花般明媚的笑容,走进学生的前提必须是学生愿意靠近,这才能听到孩子心里的声音。

班主任坐班,办公室里少了喧闹,少了闲谈时因为言语碰撞而衍生的生活智慧,其实“一个人太热闹,也就完了。”(王元化语)人需要更多与自己的对话,这样才能实现自我性灵的追寻与皈依。

坐班的老师照看孩子的同时也被孩子看着,因此会坚决地抛弃许多生活中慵懒的行径,譬如游戏、聊天……他会钻研教材,会海量阅读,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以及人文素养提升。

自己感觉这些天的课堂,因为多了一个能与自己对视的听众,再不敢信口开河,惶惶然,每节课上都会干咳四五声,以便收拾思维,叙述缜密。

作为一个六年级的语文老师,开篇依旧是习惯。回顾以往,一是关于姿态。坐姿走姿言谈之姿,一个人对自己外在的苛求成就美好的内在。二是关于工具书的使用。无人是万能的,查阅工具书是一种良好的品行,让人少了生活中的懵懂与似是而非。三是多渠道学习语文。从不敢质疑“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”的古训,但自然与生活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书,刘亮程先生说:当很多人在学院里接受各式教育与熏陶时,我的课堂在自然,我的老师是风雨雷电花鸟虫鱼,我同样也学到了很多。说到这里有了兴致举了一例:“一位学生站起了,穿着蓝白相间的衬衫,因为刚刚走过夏天,面容黝黑,红领巾在胸前歪斜着。”如果再加上一些关于自然的描述也许会更好。“这时,午后的阳光懒懒的趴在窗台上,一缕调皮的风从窗口钻进教室殷勤地翻着书。在远处的天空两只鸟在追逐。”洞察自然,人更有智慧。

这学期我们学校课程整合正式启动,这样的改革会让教学更具有系统性,课堂拥有了强大的内核。例如语文,写写字、读读书、吟吟诗、行行文本就一个整体,如若写字一科,阅读一科,习作一科,生硬的有分崩离析之嫌,少了语文的圆融之美。以此类推,思品需要横向迁移,社会需要向纵深探寻。

活动类课程让参观、旅游、走访、公益等成为常态,学生理直气壮地走进生活与自然,童年在悄悄着色。

教师作为组织者与具体实施者,如若像温水里的青蛙,结果可想而知。

革新就像分娩,需要有阵痛。

无动于衷绝不是革新应有的模样。

上了一节思品与社会,问四年级学生刚刚放了的三日假是什么缘故。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。

具体时间?——9月3日,学生都能回答。

再问:在阅兵仪式上最打动你的一句话是什么?“为人民服务。”这五个字在四年级孩子心中仅仅是模糊的概念,但终会有一天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。

9月3日,本属于历史范畴的知识点而今变成了生活或社会常识。更欣喜。

新学期第一篇习作:“假日里的一件事。”事情离不开人,六年级孩子不习惯以第三人称阐释,全是第一人称。

反复提醒新上手的孩子,写作文千万不可“自我中心,”停留在我想……我准备……我先、再、然后、最后这种模式习作不可能出色,一根筋的叙述单薄且单调,需要学会顾左右而言其他,要眼中有他人有自然万物。

很多事都融在社会这个大范畴里,时间为世,空间为界,不可忽视。

每日晨起坐公共汽车回校,经过自家村子,很多家长陪着孩子翘首远望迟迟不到的校车,不知不觉就占了道,身子探出,嚷;赶快把孩子拉到路边耐心等。还急急忙忙叮嘱:叫自家娃读书。这样子已经两年。今天恰好与校领导同行,后来他竟然在全体教师大会表扬了,惶恐中窃以为小题大做,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

展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