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都 > 高二作文 >

智能手机对于我们

当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手拿智能手机,成天上网、玩游戏、聊天,像大人一般也患上“低头族”综合症的时候,重庆铁路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看不下去了。有媒体报 道,这位家长在成功挽救了自己孩子之后,又自愿掏40万元为孩子所在学校所有学生换发不能浏览网页的老款手机。此消息一出,短短几天,重庆铁路中学校长黄 兴力就收到了数千条反馈短信。

中国有句老话,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”。正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,孟母要为孩子择邻而居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为子女营造一种正 激励、低诱惑的环境,是优化成长中外因的合理选择。何况,父母总是爱子心切,能掏钱为所有学生换发非智能机,也是“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的道德选择,其情 可鉴。

只是,控诉智能手机的“斑斑劣迹”是个别家长的个别行为,如果学校也积极参与“换机行动”,其价值取向则有待商榷。一者,智能手机与手机成瘾并 不是一个概念。自家孩子成瘾属于小概率个案,并不能据此对所有手持智能手机的学生作有罪推定。这就像歹徒持菜刀抢劫之后,并不能据此就禁售所有菜刀一样。 二者,这是一个法治理念勃兴的公民社会,从权利义务关系上看,“换机行动”恐怕效果堪忧。因为虽是自愿换机,学生也有拒绝接受老款手机的自由,而即便今天 接受了,也有明天拒绝使用的自由。学校既不能强制学生使用老款手机,也不能强制领了老款手机的学生不许反悔,又如何保证刚发下去的老款手机都能“机尽其 用”呢?

换机行动”虽其情可鉴,却方法存疑。我们自然没必要对家长的做法求全责备,但其间仍有值得反思的层面:孩子的成长环境,有些是可以选择的,有些是无法选择 的,但主宰其行为选择的,不是客观世界,而是理性的性灵。譬如面对智能手机,养成孩子的节制意识与能力,比“换机行动”更有意义。不然,就算智能手机都死 光了,智能手表咋办,智能电视咋办?真要都换下来,干脆回归原始世界好了。

智能手机是我们无法抗拒的世界。对于孩子来说,学会自制自理,就算智能手机揣在口袋里,也不至于成瘾成灾。对于教育者而言,理念建设永远重于硬 件建设,教会学生适应社会,比代替孩子选择社会更有意义。遗憾的是,在此事件中,学校选择了隔靴搔痒的治标之计,而忽略了学校教育的责任——直面智能手机 的诱惑,在平衡与节制中让学生真正成人。

展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