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
在各类书籍中,加在三毛前面的形容词都是倔强、坚强、特立独行等等。但仔细想来,三毛毕竟是个女性,再坚强、再倔强,又能到何种程度呢?
其实每个文人骨子里都是清高的,他们不屑与别人混为一谈,所以敏感的心正是他们所需要的。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女性,因为与生俱来的东西不可能用之不竭,所以生活经历显得尤为重要。这一点上,三毛值得任何人膜拜,她可以穿着破旧的牛仔服席地而坐,潇洒不羁。她可以流浪异国,不受阻碍。就算无情的现实一次次将她打垮,她永远可以用别人艳羡的姿态凌驾于现实之上。这也可能是许多喜欢三毛的原因吧。同样,她可以像个小女子一样,将深入骨髓的思念写得如此动人:“每想你一次,天上飘落一粒沙,从此形成了撒哈拉。每想你一次,天上就掉下一滴水,于是形成了太平洋。”它有着小女子的情怀,大女子的魄力,有着生命的宽度与厚度,所以上帝只能狠心夺走她生命的长度,让她在不惑之年就匆匆离世,留给后人无限的哀戚
无论怎样,对于三毛我永远只能是企羡,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。
人文情怀铸就的母性
毕淑敏的作品大多充满人文关怀与现实主义,但又不像白先勇写浮世繁华,我曾看过她的一篇《婚姻鞋》,观后拍案叫绝,文笔到位,犀利中透着过来人的情感,其余作品也是文笔细腻,委婉流长。别人说作家里的犀利一枝花应该是龙应台,一支笔写遍万般沧桑。其实这是要分类别看的,毕淑敏文中有一种母性的光辉是别人所不具备的。据说,福楼拜曾把莫泊桑的手稿付之一炬,要他描绘大街上行人的样貌,而这正是毕淑敏所特长的,用尖锐的笔锋描绘人事物,所以她才会被读者所接受。试问,谁会不接受一个描绘生活的人呢?
她将每一对灵魂伴侣的生活写得入木三分,将幸福写得如此动人“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,常常在暗淡中降临,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,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”赢得了所有人的爱戴。
所以,毕淑敏一生善良。她的光辉,照亮了千万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,让我们追寻真实的自己与他人。幸福不是深情,而是久伴,在于点滴之间的关爱。
以平常心生情味
我常常想,世上再无第二个林清玄,可以将文写的如此淡然却引人深思。他的文章,经过了岁月的沉淀,如清酒,又清又有味道。
这个世界有人追求名利,有人追求自由,也有人淡泊一生静静写文。林清玄就好像我们心里某一角落安静的自己。每个人都会想过到了某个年纪能平安喜乐自由,达到林清玄文章中的高度“以清净心看世界,以欢喜心过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软心除挂碍。”每天被世俗杂务压制住的时候,能让我平静下来的只有文章与歌曲。林清玄的文字有治愈的功能与直达心灵的力量,让人沉醉其中,不忍离去。
记得《心田上的百合花开》中写道“我要开花,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”林清玄确实以“花”来证明了自己的存在。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操来支撑的心灵,留给读者难以摒弃的美。
这也可能是林清玄写文的情思所在,情味淡然,醇香悠长,似一杯清酒,流进每个人的心里。
春天,十个海子
与大多数人一样,初读海子,是那首广为人知的《面朝大海、春暖花开》。从此,我的脑海里边有一个海子。我惊艳与这位先验性的诗人。有人说,海子是为情而死。这也众说纷纭。诗人的内心比作家的更孤独,这是我一直赞同的。也许是没有能够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吧。海子一生爱过七个女人,其中一个是她的母亲自不必说,他与其余的六个有着怎样的纠葛我们也不妄加揣测,我们不是他,又怎会懂他。诗人内心是怎样的孤独落寞竟能让他如此决绝,留给后人无限的哀叹惋惜。
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不懂,只有评赏生前的作品了。他的诗没有过多的浓墨重彩,反而给人清晰的存在感。所以,海子死后,大家才会说法不一。一位诗人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,到底是为了什么?
诗人似有憎恨《圣经》的情结,圣书“肮脏而快乐”。这一情结更明显地表现于《太阳》一诗中:“肮脏的书杀人的书戴上了我的头骨/因为血液稠密而看不清别的”,这也就更加明确地交代了死亡:圣书让人死亡,死亡的结果是血液横流,再也看不到远方。然后有人在海子生前的作品中找到了死亡意识和死亡景象,而且它们是那么的生动和真实。而尤给人以警醒的是,在他生前,人们是不会注意,有时即使是注意也是不会警觉这些景象的。但是当人们后来一遍遍地感受这些时,诗人已逝。
在一个和煦的春日,我看见远方,看见海子向我走来,面带微笑,身后一片春暖花开。
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感情,而他们愿与读者分享,这本就是最大的幸运了,我们不必苛求太多。余秋雨曾执笔写道:“文人的魔力,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,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。”
是的,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