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人们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新春庆贺的延续。
在汉文帝时,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汉武帝时,“太一神”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。[太一;主宰宇宙一切之神,‘‘太初历’时,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。]
按中国民间的传统,在这天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,以示庆贺。出门赏月,燃灯放焰,喜猜灯谜,共吃圆宵庆佳节,其乐融融。
宋代更重视元宵节,赏灯活动更加热闹,赏灯活动要进行五天,灯的样式更丰富。明代要连续赏灯十天。这是中国最长的,赏灯活动虽然只有五天,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,盛况空前,除燃灯之外,还燃放烟花助兴。
“彩灯谜”又叫“打灯谜”,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,出现在宋朝。南宋时,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,制谜、猜谜的人众多,都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如“能使妖妖胆尽摧,身如束帛气如雷。一声震得人方恐,回首相看已化灰。”“阶下儿童仰面时,清明妆点最堪宜。游丝一断浑无力,莫向东风怨别离。”多有意思呀!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,又饶又兴趣,所以流传中外,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。
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。元宵由糯米制成,或实心,或带馅。馅有豆沙,白糖,山楂,各类果料等,食用时煮,煎,蒸。人们把这种事物叫‘浮圆子’,后来又叫‘汤团[或‘汤圆’,这些名称同‘团圆’字音相近,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,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