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的人看古人,颇有几分无声电影的意味。一个人浩浩荡荡的一生,若有幸能留存于史书之上,有的,也不过是几页泛黄的字迹罢了。不由的吐出一句感叹:倒真是当时的明月换了拨人看。只是这月光中是有故事的,穿透千年的光阴,那束皎洁依旧。一轮月,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,又旁观了许多谁的人生。掬一捧白月光,且作清酒饮下,窥一窥那其中的几多心酸、几多欢笑。
若说其他人的人生是部漫长的无声电影,那李清照的人生就该是一幅长长的彩色画卷——毕竟是女子,须得多上几分柔和。再者,她也确实担得起的。
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子,身上大多有些许故事。父亲李格非数量繁多的藏书使得她自小便有一股子书香气息,接受良好的教育,成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,该是原来的轨迹。只是,遮掩不住的是她与生俱来的才气。作《浣溪沙》时,不过十几岁的年纪,正是粉面桃花惹人怜的时候,带着丁玲配饰的素手轻轻握住毛笔,描下这般词句;春秋来往了几个回合,当年粉嫩迷人的小女孩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,荷花般的身段,一笑便姹紫嫣红了整个春天,此般良辰,未免多出几分青色心事——关于未来和他,《点绛唇》中“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”,哪个少女不怀春?只三两笔,青涩少女婷然立于眼前;当童趣渐行渐远,便是时候谈论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之事了,丈夫赵明诚亦出身于书香门第,富有才气,更可贵的是两人情投意合,又同喜欢金石研究,真称得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,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为天命的朝代,二人携手共谱写了一段佳话。此时李清照,生活幸福美满,笔下更多温情——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。
直到这时,她的人生画卷都是一片缤纷温暖的色彩。
而后,许是笔墨沾了水,多了几分模糊与渐远,又似是调色盘中被人换上了萧瑟的色调,她的人生画卷开始凋零,曾有的鲜艳美丽已然消失不见。丈夫暴毙,山河被毁,国破,家亡。
又是几年光阴流转,嫁了张汝舟,本想着能一起守着那些费尽心思收集而来的金石书画安度时月,不料,知人知面难知心——张汝舟竟是一道貌岸然的伪君子,心中只有钱只有利,丝毫没有相合的情趣,拜金的本性,不尊重女子的封建罪性。李清照怎能忍受得了此般俗物?自然要决断,只是在那时,女子休夫谈何容易!最后是离了,闹到了官府。李清照手握着拼命挣来的自由,遭到了全社会的遗弃。
结局是孤独终老,贫困潦倒——曾经拼命守护的金石书画终于还是守不住了,于是亲手将那些宝贝喂进熊熊燃烧的火堆——好了,再无牵挂。
李清照的人生,由欢笑中开始,由泪水中结束。我想,她的悲剧正如梁衡先生所说的那样: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作为女人,她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底层,作为一个知识分子,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,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,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,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。
她的故事,月亮知道。
清泉流石上,明月照松间。
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