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太阳尽情地烘焙着大地。刚回到家,我便冲向洗手间,想冲去满头的大汗。我迫不急待地打开水龙头,双手接着水,任凭那流水穿过手指之间。然而水流越来越小,直至一滴水“啪”的一声,落在掌心,便再也不见下一滴水珠钻出水笼头,我伸出还滴着水的手将水龙头反复“开关”了几次。终于,我明白了我正面临着停水“危机”。
我用半湿的毛巾擦干了双手与脸颊,回到店里,打开空调与音响,《蓝色的多缁河》的乐曲伴随着冷气,慢慢地渗入我的心里。我坐在躺椅上,闭上了双眼,脑中竟莫名地浮现出一片干涸的土地。我想起了几天前我看过的报纸:鄱阳湖春夏连旱,河床见底。湖边的良田因为缺水而裂开了小腿粗的裂缝。灾区的人们要到数百里之外,才能挑到混着泥土的水。我又想起了江南地区自古以外就有“鱼米之乡”的美名,如今,连这块气候湿润的土地也饱受旱灾的折磨。去年冬天以来,横山水库的水位持续在低位,不能保证城区居民供水,以至于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喝到这水质较佳的生活用水。不难想象,我国其他地区缺水的情况又会如何呢。
我不愿去想,也不敢去想。我愿意活在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的深厚友谊之中;我愿意活在“飞流直下三千尽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的恢宏气势之中;我愿意活在“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的优美情调之中。然而残酷的现实,不得不要我们面对。就说说环绕在我们城市周围的那片湖水吧。还记得小时候,每当傍晚时分,我就和父母一起去湖边散步。水印衬着天,绿与蓝融为一体。不时可以清晰地看见,湖水里有两三条鱼儿结伴游过,调皮地戏着水,拨弄起一圈圈的涟漪。那曾经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国画啊。现在由于进入工业化时代,化工厂大量地排放着废水,污染了河流,湖水都失去了以前那么好看的碧绿,变得黑沉沉的了。甚至在污染严重之处,水面上经常漂着死鱼,老远都能闻到一股臭味。鱼儿越来越少,我也很久没去湖边散步了。
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,猛然听到大钟敲了五下,不知不觉已到傍晚。我想:水应该来了吧?我来到水池边,打开了水龙头。只见泛着淡淡铁锈色的水流了出来,然后越来越清澈。“哗哗哗”欢块的水声顿时将喜悦传递给了我,当时我觉得这流水声简直是最美妙的乐曲了。而在平时,这只不过最普通不过的声音。是因为今天的失而复得,才更能感到弥足珍贵的吧!我突然间仿佛有了什么感悟,迅速地关上水龙头。
水,是生命之源。大家都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。在生活中,也随处可见“珍爱水资源”之类的公益标语、广告。但我们是不是真的珍爱它了呢?什么气候变暖,什么旱灾涝灾,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是不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?如果每个人都懂得保护自然资源,何来那么多的“天灾人祸”。无非是个别人为了自身的利益,就忽视了环境是整个人类的立身之本。朱熹的诗中说,“问渠哪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要使河流清澈,必须要从源头流来活水。而我更要说,水流能保持清澈畅通的根源,就是每个公民对于水资源实实在在的保护。是每一次的从我做起,从每一件小事做起,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污染。正如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倡议的“知行合一”。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,就得付诸于行动。
让我们从现在起一起开始行动吧!珍爱生命之水,共建生态家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