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李镇西老师的《浮躁种种》,眼前再现了种种的教育现象,而好多场景的主人公就是身边的同事、是自己本人。
叶圣陶老先生说:“教育是农业。”农业者,春风化雨顺其自然也。你去问问任何一个农民:“你种庄稼的特色是什么?”他肯定也会说:“什么特色?不就是松土,播种,施肥,除草,把每一亩田种好吗?”
李镇西老师说:“教育其实很朴实,就是认认真真把每一个班带好,把每一堂课上好,把每一个孩子教好!一切围着这些去做,需要‘特色’干什么呢?特色是自然而然形成的,需要实践的提炼,需要时间的积淀。”
可是,没有特色的,挖空心思要弄出点特色来,因为这是时尚,是潮流,也是命令,更是生存必需。为了特色而特色,必然会浮躁。这似乎就是个浮躁的时代,浮躁的社会。太多的形式主义,太多的汇报材料,太多的弄虚作假,太多的急功近利,太多的表演作秀。可是,扪心自问,我们真正给了孩子们什么?我们真正为我们的学生们做些了什么?我们真正教会了我们的下一代什么?
“品牌学校”“特色学校”“专家型教师”“名教师”“课题研究”“科研成果”“学术报告”,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新名词下的虚假东西?大家你抄我的,我借你的,复制粘贴,东拼西凑,又有多少思想真正是自己的?有多少学校真有自己品牌形象?有多少学校真有自己的特色?有多少教师真能成为专家?有多少教师是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成了名教师的?有多少课题研究、学术报告是自己多年心血凝聚?浮躁的思想造就了太多的假冒伪劣,更可笑的是获得这些所谓荣誉的单位和个人都已不再觉得羞耻。
多么可怕的风气。
当所有的工作都成了一场表演秀,只为了应付上面一拨拨领导的视察与评比;当所有的工作材料,都是逼迫老师们放弃了课堂和教学进行恶补来的虚假文字,只成了领导向上面表功领赏的凭据;当“诚信考场”“师生读书”“多媒体使用”这些本分之事也都成了一种形式,仅仅是用来做年终总结的时候能够多些材料,多些政绩而已。那么试问,还有谁肯踏踏实实做些真事,做些实事呢?
这样的虚假之风,浮躁之风何时能止!?
读着大师的文章,我不禁“头涔涔而泪潸潸”了!是高兴,因为已有人意识到这“浮躁之病”,说明这病离治疗之日不远;亦是无奈,因为我们不得不被这“浮躁之病”缠身,现在,乃至将来。
可是,教育界的确是片净土,应拒绝浮躁!希望我们的同行,我们的领导者共同努力,力除“浮躁之病”,还教育一片真实、纯净、湛蓝的天。